找到相关内容58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(1)

    元枢写成蒋广枢;同时黄檗寺僧改写成“有一大刹主僧某”;并就黄檗寺僧作了如下的评语︰ 黄檗寺僧离却冈位,左袒军事政治,致以招祸,寺废而不能再 兴。自古败军乃至蹈义之士,多潜迹空门,台湾尤其显著。如上文,李添春氏认为黄檗寺废而不能再兴的理由,是因黄檗寺僧□入军事政治的漩涡而招祸的缘故,同时他也指摘败军及蹈义之士潜迹空门的事迹,语气稍有不敬的感觉,不如连氏的“当是时,郑氏部将痛心故国...

    释慧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1745998.html
  • 弘一大师文集:格言别录

    退让,讨一分便宜。增一分享用,减一分福泽。  ○不自重者取辱,不自畏者招祸。  ○盖世功劳,当不得一个矜字。弥天罪恶,当不得一个悔字。  ○大着肚皮容物,立定脚根做人。  ○事当快意处须转,言到快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5439423.html
  • 面对病苦

    慧能大师说:“毒害是恶龙,虚妄是鬼神,尘劳是鱼鳖,贪嗔是地狱,愚痴是畜生。”  “如为病故,退失本心,弃废禅定,诽谤三宝,不惟先罪招祸,而言修善无福,起大邪见;又惜身养命,鱼肉辛酒非时无度;或病差(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2642157.html
  • 六事箴言

    ,存心厚薄,固寿夭福祸之分也。 【译文】张杨园说:泥土层太薄就容易崩塌,器皿太薄就容易被损坏;酒味纯正浓厚能够长久收藏,布帛厚实能够经久耐穿。居心厚道还是刻薄,是关系到人一生长寿还是夭亡,招祸还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4845276.html
  • 生死何处是寻常?(《医行天下》前言)

    ,不惟先罪招祸,而言修善无福,起大邪见;又惜身养命,鱼肉辛酒非时无度;或病差(愈)身壮,五欲恣情,善心都尽,恶业炽盛。起上中下罪,是为因病造三恶法界。”三恶法界,即地狱法界、畜生法界和鬼法界。地狱法界...

    新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501588766.html
  • 曾国藩修身处世语录

    不见己过,便绝圣贤之路。喜谈人过,便伤天地之和。嫉恶心不可不明;嫉恶语不可不忌。   ○ 慎言谨行,是修己第一事。   ○ 不自重者取辱,不自畏者招祸,不自满者受益,不自是者博闻。   ○ 憎...,每将难事说得极易。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。   ○ 作善岂非好事,然一有好名之心,即招谤招祸也。   ○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,狐疑者不可与共事。   ○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,不可测度,吾一以至诚待之...

    曾国藩

    |曾国藩|修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1943394311.html
  • 茅蓬札记第三辑 圆因法师著

    不能贫;   能忍辱者,天不能祸。   83.知足知止   知足常足,终身不辱;   知止常止,终身不耻。   84.自重自畏   不自重者,取辱;   不自畏者,招祸。   85.危于多言   安莫安于知足,危莫危于多言;   贵莫贵于无求,贱莫贱于多欲。   86.言人之非招祸  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;   祸莫大于言人之非。   87.说是非乃是非人   是非终日有...

    圆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166528.html
  • 印光大师论手淫之害

    承先启后之道,切不可常行。则所生儿女,体质强健,性情慈善,寿命长久,其为荣也大矣。光与来师寿康宝鉴一本,其文理均可依从。唯所戒日期,于小神通亦列,似乎不当。盖以鬼神大者,则当敬,小者或致有因此招祸之事,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|手淫|戒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1433267708.html
  • 求子之道——印光大师著

    动物。皆有知觉。贪生怕死。唯命是惜。若戏顽杀。及杀而食。现生后世。决定报复。   不偷窃:   凡有主物。不可偷取。偷小丧品。偷大招祸。偷人之物。折己之福。欲得便宜。反吃大亏。   不邪淫:  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求子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2128098604.html
  • 永明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代价值

    利众生,他由儒生而为库吏,为广利众生,他“只顾救生”而“忘国宪”,引灾招祸而致杀身之罪:而广利众生之信念,仍毫不动摇,更无惧悔之心,为广利众生,他剃度出家,从此走上了悲天悯人,佛门大德之光明道路。另外...

    释澈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0141504.html